2010年08月31日 07:38:41 来源:新华军事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1941年毛泽东在延安给八路军干部作报告。图片来源:解放军报
内容提要
在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十年多时间里,伟大的中国人民在没有多少外援的情况下,几乎是孤军奋战,顽强抵抗,使日本法西斯深深陷入“中国泥潭”而不能自拔。虽然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也牢牢地阻挡了日本军国主义北上南进的步伐,破坏了德意日法西斯结盟的计划,对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侵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战不仅支持了美英继续贯彻其“先欧后亚”的军事战略,而且也是东亚和太平洋战场能够从战略相持转入战略反攻的重要因素。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正是因为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才使中国得以雪洗百年国耻,废除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赢得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正是因为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才使中国赢得美英苏的尊重,赢得国际大国的地位,从而使中华民族以充满自信的姿态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为重建战后的世界和平秩序作出更大的贡献,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上的一次雪洗百年耻辱、开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奋勇抗敌,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法西斯,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今天,当我们站在21世纪的高度、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视野下,不禁深深感到,中国抗日战争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的影响全局的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而且它所留下的政治遗产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影响深远。
(责任编辑: 杨雷 )
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摘要: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它的规模之广泛,区域之辽阔,斗争之英勇,场面之悲壮,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意义
在世纪之初,面对民族纷争此起彼伏的国际社会,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各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卫国力量,对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尽管各民族形成的历史有长有短,社会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心理素质、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也不相同,但悠久的历史、共同的命运,把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在反抗外来侵略,反对分裂中国的斗争中,中国少数民族与汉族同胞一道,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奋勇杀敌,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了突出贡献,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乐章。
一、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一)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对中国的一系列侵略战
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把独立自主的、封建的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进行了长期英勇不屈的斗争。但是,这些英勇的革命斗争最后都在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抗战。在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整个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团结一致,同敌人血战到底。最后以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而告结束。这一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屡遭失败,备受屈辱的历史,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二)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历史阶段,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全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在抗日战争这个历史阶段中,中国共产党通过伟大的整风运动和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了中国革命经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进一步结合进来,提出了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理论和政策,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人民革命力量在艰苦的斗争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得
到了重大的发展。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然而战争也锻炼与教育了人民,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人民赢得了胜利,也赢得了进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壮大,改变了中国政治力量的对比,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抗战以前,中国在世界上毫无地位可言。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四大国之一。
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是由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在宣言上领衔签字。1945年4月筹建联合国,会议在美、英、苏、中四大国首席代表轮流主持下进行。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拥有一票否决权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种国际地位的变化,在中国近代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
(四)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世界各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援,同时也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有力地支持了世界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一直抗击和牵制着日本
大部分陆军和大量的海空军。它开战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歼灭日军最多,民族牺牲最大。由于中国抗日战争极大地牵制、打击和削弱了日本法西斯的军事力量,打乱了日本的侵略部署,阻止了日本“北进”苏联的企图,有力地支持了苏联的对德作战,使苏联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危险,解除了后顾之忧,才敢于将其主力从远东西调,集中力量打击德国法西斯。中国的抗战还推迟了日本“南进”的步伐,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英美联军和亚洲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人民的持久英勇抗战,使日寇深陷泥潭,难以自拔,根本腾不出手来,迫使日本否决了海军进攻澳大利亚和锡兰的主张,放弃与德军在中近东会师的企图。
(五)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中华民族从此由衰落转向振兴。
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最危急时刻,被人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华民族终于觉醒了。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原来“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中华各界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抗战。海外赤子心系祖国,泰国1000多名华侨司机回国参加军事运输,美国华侨飞行员回国参战„„抗战的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六)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根本转折,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由此走向胜利。
抗日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着扭转乾坤的伟大意义,经过
抗战,改变了中国内部政治力量对比,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为新中国代替旧中国准备了精神和物质条件。邓小平同志说:“在这场以劣胜优的战争中,我们成功的主要秘诀是因为有一个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指导原则。”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开创了一条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打败帝国主义侵略的道路,打下了建立新中国的基础。
(七)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根本转折,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由此走向胜利。
抗日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着扭转乾坤的伟大意义,经过抗战,改变了中国内部政治力量对比,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为新中国代替旧中国准备了精神和物质条件。邓小平同志说:“在这场以劣胜优的战争中,我们成功的主要秘诀是因为有一个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指导原则。”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开创了一条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打败帝国主义侵略的道路,打下了建立新中国的基础。
二、 抗日战争给我们的经验教训
第一, 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困
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
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 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的基本保证。
第四,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国发展目标的正
确道路。
第五, 紧紧依靠群众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
本保证。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正是因为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才使中国得以雪洗百年国耻,废除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赢得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正是因为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才使中国赢得美英苏的尊重,赢得国际大国的地位,从而使中华民族以充满自信的姿态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为重建战后的世界和平秩序作出更大的贡献,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我们应该时刻谨记抗日战争的历史,时刻谨记抗日战争给我们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发展,更好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中国近现代史》
《抗日战争的经验教训》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日本正式投降,9月3日在南京举行了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至此,中国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在这个附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可以说,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历经14年的历史任务,使中国人民在世界中站了起来,不再软弱,不再受压迫,真正有了立足之地。在胜利后的这50多年中,我们没有忘记先辈们的艰难困苦,没有忘记是因为他们才有现在的生活,如今,战争没有了,艰难的日子没有了,可是我们仍然要学习战争,学习其中的道理、经验、原因和意义,下面就简单剖析一下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在14年浴血奋战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广泛的民众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真正的人民战争,决定了中国人民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首先,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真正觉醒起来,全国各族人民焕发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万众一心地投入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之中。在长达14年的战争中,不论是军人、工人、农民、商人、学生,不论是男人、妇女,不论是青壮年、老人、少年儿童,无不以各种方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他们之中,有多少人血洒疆场,壮烈牺牲;有多少人毁家纾难,捐资破敌;有多少人宁死不屈,以身殉国……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是“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的动人场面,到处是汹涌澎湃的救亡图存浪潮,到处是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的壮烈景象。这样,日本帝国主义面对的不再是少数人,而是拥有四亿五千万人民的整个中华民族,是四亿五千万人民用血肉筑起的新的长城!正如毛泽东所说,在这种情况下,它只能遭到失败的命运。
其次,国共两党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地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从而在全国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自1927年以后,国共两党进行了持续10年的内战。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的关键时刻,如果两党不能捐弃前嫌,团结一致,就不能挽救中国的危亡。鉴于此,中国共产党首先发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中国国民党也顺应历史潮流,放弃内战政策,从而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全国人民有了团结的核心。
第三,放手发动群众,实行人民战争,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根据敌强我弱、敌宜速决我宜持久的客观形势,广泛开展人民战争,充分采用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把敌人的后方变成了战场,使敌人无时不受到惊扰,淹没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通过人民战争,敌后战场有力地消耗了敌人,壮大了自己,逐渐改变了敌强我弱的态势,并且积极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抗日战争中,中国民众的动员和参与是历次反侵略战争中最深入、最广泛的。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还有很多,以上三条是比较主要的,其他的在此不一一列举,通过以上论证,可以看出中国广大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也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他们是主力中的主力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使我们军队的力量更加强大。抗日战争胜利了,虽然我们付出很大代价,但它也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下面则简单说一说。
抗日战争胜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因战争失败而割地、赔款、出让国家主权的屈辱历史;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爱国主义得到极大弘扬;光复了自甲午战争以来的失地;废弃了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长达百年之久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国之一和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抗日
战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抗战的胜利,还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为中国革命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积累了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这就是坚持团结,共同抗敌。抗日战争的胜利,向我们昭示了这条经验。在中共倡导、推动并坚持和发展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抗战,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基本保证;国共两党两个战场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是抗日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根本原因;中国人民与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人民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加快了抗日战争决定性胜利的进程。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完全可以说是团结抗战的结果。
以上简单论证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从中还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虽然抗日战争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但是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伟大的战争,我们应该用心记住它,牢记先辈们的艰辛,在享受如今美好生活的同时也不能忘记50多年前先烈们在这次伟大的战争中做出的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一次具有历史性的伟大的空前绝后的,对于中国极为重要的战争——值得我们记住!
08级临床七年三班 冯俊 0801116 09-6-1
试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时地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奋起的历史转折点,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振奋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开启了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胜利进程,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道路创造了重要条件,从而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人民在近代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斗争中,不断促进了民族救亡意识的新觉醒,“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达到了新高潮。这种民族救亡意识是整个抗日战争不断发展和胜利的深厚思想底蕴。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势力接踵而来,掀起了多次瓜分中国的狂潮。主权丧尽,割地赔款,使中华民族不断蒙受灾难和耻辱。在世界帝国主义列强当中,日本帝国主义首当其冲。日本与中国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两国间就有密切交往,而且又差不多同时遭到西方列强的冲击和欺侮。但是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以军备扩张和对外侵略为国家最高目的的军国主义道路并逐渐形成一条以吞并朝鲜、侵略东北进而征服中国、称霸亚洲为目标的大陆政策。日本帝国主义从甲午战争以后到1945年战败的50年里,是中国人民最凶恶、最贪婪的掠夺者。然而,历史的灾难往往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这种进步的表现,就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使中华民族蒙冤受屈的同时,也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斗争,不断地促进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意识的新觉醒和民族凝聚力的加强。从甲午战争开始,中国广大民众自发地组织起来同入侵的日军展开斗争,一次次地掀起了反抗浪潮。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从而把爱国主义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把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成功地领导了多次反帝,特别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使中国人民大众经受了锻炼和考验。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对中国进行大规模地侵略,这同时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义。首先它是中华民族耻辱的记录,后世人们永远不可忘却国家落后,被动挨打,任人欺凌、侵略的教训;其次,“九一八事变”之后,又开始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纪元。“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持下,中华民族在长期压抑下形成和蓄积的反抗内力,不断地爆发出来,表现了
更加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促进着中华民族团结对敌、共同御侮新局面的迅速形成,为中国全面抗战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引领下,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创造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奇观。
中国的历史经验证明,中华民族抵御外敌侵略的斗争,必须有正确的领导和组织,才能更好地凝聚成巨大力量。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对中国进行大规模地侵略。在这样一个涉及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一直站在斗争的最前头。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初,中国共产党就首先提出武装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确主张,同时也坚决反对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1935年后中国共产党极力倡导并最终促成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新局面,形成了中国内部的新团结,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调动了全中国人民抗战的积极性,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得以充分发挥和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流。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的召唤下,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同仇敌忾,顽强抗争,浴血奋战,正因为如此,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才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中华民族才走上了全面复兴的光辉大道。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的互相依存,互相配合,谱写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共同御侮的壮丽篇章;两种不同的抗战路线、策略决定了国共两党的不同发展前途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军队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对日作战,这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最重要特点之一。正面战场即国民党战场处于日军进攻的前沿,承担着较大规模的正面抗敌任务。敌后战场即解放区战场处于敌人的深远后方,承担着日军占领区的作战任务。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既是统一的,又是相对独立和相互配合的,两者缺一不可。8年抗战中,正面战场共进行22次会战,达到了分散敌之兵力、消耗与迟滞敌人、掩护大后方等战略目的。敌后战场8年间共进行大小战斗12万多次,粉碎了日军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企图,圆满完成了配合正面战场、坚持持久战的战略任务。
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从而牵制了敌人大量兵力,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中流砥柱。在正面战场,国民党执行的是一条单纯依靠军队作战的抗战路线,并制造了多起摩擦事件。尽管如此,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一方面控制了顽固势力,同时保证了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既抗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又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并且还创造和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经验,从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
国际上的援助和支持是中国抗战胜利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中国的抗日战争,其国际援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苏联和世界各国的进步势力。二是美国和英国。这些国际上的援助和支持无疑成为中国抗战非常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条件,从而使中国抗战摆脱了孤军奋战的境地,最终在国内外相互配合、相互支援、相互协助的条件下赢得了艰苦的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抗日战争,既是一场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意志和精神的较量。在那场空前壮阔的伟大斗争中,中华民族进一步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并表现出许多鲜明的特点,这就是: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不仅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血战到底的坚实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而且在抗战的烽火中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升华。这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大力继承和发扬!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歼灭日军150多万,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鼓舞了被压迫、遭侵略的民族进行解放战争的信心和勇气。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反动势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的重要篇章!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各族人民团结抗战的结果。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命运的历史转折点,极大地增强了少数民族热爱中华民族和祖国母亲的向心力、凝聚力,增强了他们作为中华民族光荣成员的认同感、自豪感,提高了他们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地位,为中华各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注入了新鲜的内容。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一、抗日战争是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对中国的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把独立自主的、封建的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进行了长期英勇不屈的斗争。但是,这些英勇的革命斗争最后都在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抗战。在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整个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团结一致,同敌人血战到底。最后以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而告结束。这一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屡遭失败,备受屈辱的历
史,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二、 抗日战争胜利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全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在抗日战争这个历史阶段中,中国共产党通过伟大的整风运动和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了中国革命经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进一步结合进来,提出了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理论和政策,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人民革命力量在艰苦的斗争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得到了重大的发展。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然而战争也锻炼与教育了人民,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人民赢得了胜利,也赢得了进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壮大,改变了中国政治力量的对比,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抗战以前,中国在世界上毫无地位可言。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四大国之一。
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是由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在宣言上领衔签字。1945年4月筹建联合国,会议在美、英、苏、中四大国首席代表轮流主持下进行。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拥有一票否决权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种国际地位的变化,在中国近代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
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世界各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援,同时也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有力地支持了世界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一直抗击和牵制着日本大部分陆军和大量的海空军。它开战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歼灭日军最多,民族牺牲最大。由于中国抗日战争极大地牵制、打击和削弱了日本法西斯的军事力量,打乱了日本的侵略部署,阻止了日本“北进”苏联的企图,有力地支持了苏联的对德作战,使苏联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危险,解除了后顾之忧,才敢于将其主力从远东西调,集中力量打击德国法西斯。中国的抗战还推迟了日本“南进”的步伐,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英美联军和亚洲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人民的持久英勇抗战,使日寇深陷泥潭,难以自拔,迫使日本否决了海军进攻澳大利亚和锡兰的主张,放弃与德军在中近东会师的企图。
五、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
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中华民族从此由衰落转向振兴。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最危急时刻,被人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华民族终于觉醒了。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原来“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中华各界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抗战。海外赤子心系祖国,泰国1000多名华侨司机回国参加军事运输,美国华侨飞行员回国参战„„抗战的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六、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转折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根本转折,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由此走向胜利。抗日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着扭转乾坤的伟大意义,经过抗战,改变了中国内部政治力量对比,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为新中国代替旧中国准备了精神和物质条件。邓小平同志说:“在这场以劣胜优的战争中,我们成功的主要秘诀是因为有一个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指导原则。”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开创了一条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打败帝国主义侵略的道路,打下了建立新中国的基础。
我们应该时刻谨记抗日战争的历史,时刻谨记抗日战争给我们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发展,更好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