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幼儿教师技能大赛
参赛学科:社会
课 题:《会说话的符号》
( 《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北师大版大班下册》六月p2 )
参赛教师:姚娟娟(司桥教委)
参赛地点:静宁二幼
参赛班级:大班
参赛时间:2015.5.19
一、教学内容:大班社会活动《会说话的符号》(《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北师大版大班下册六月p2)
二、 设计意图: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许许多多与人的生活乃至生命息息相关的符号标志也慢慢溶入了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它们不一定依赖语言或文字,但却清楚地提示着大家,自觉的遵守这些符号标志是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是大家不容忽视的问题。但这些符号标志对于幼儿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他们经常看到,却很少去认识理解与主动遵守。我设计本次活动就是要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认识掌握一些常见的符号、标志,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养成从小自觉按公共场所的符号标志行事的好习惯,做个合格的小公民。
三、 活动目标:1让幼儿认识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符号,并说说符号的作用。
2、知道公共场所中符号标志的重要性,养成自觉按符号标
志行事的好习惯。
四、活动重难点:1.重点:认识常见的生活符号,并说说符号的作用。
2.难点:辨认出常见却不注意的符号。
五、 活动准备:PPT生活常见符号标志背景图 ,视频。
六、教法学法:
1.教法:(1)采用观察法,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特征来认识、学习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符号标志。
(2)直观教学法,运用直观教具来激发幼儿对符号标志
的兴趣,并引导幼儿找出简单的识 图规律。
2.学法:多感官参与法。用耳朵听,动手、脑 来参与活动,在
学习到符号标志的同时,通过 老师引导获得认识规律并整合知识经验。
七、教学流程:
1、 谈话导入 教师以手式“暂停”“安静”“真棒” 安定情绪,疑惑口吻引入,激发幼儿兴趣。师:(手式——暂停〈左手横平放,手心向下,右手食指顶掌心〉、安静〈食指放在嘴上〉、真棒〈竖起大拇指〉)其实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会说话的符号,它们不用说出来也不用写出来可是大家一看就知道它的意思。今天咱们班也来了许多会说话的符号,我们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2 师生共同交流学习多种符号及它的意义。
首先,出示ppt,观看视频1引导幼儿先简单感知认识,知道它的作用是什么?引导幼儿大胆讲述特征及作用。
其次,给视频2配音在观看视频中记住陌生的符号。看禁止类图标与警告类图标,发现图标的规律,禁止图中间都有一根斜杠,三角形。
然后,看视频3总结 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发生思维)
3、拓展延伸:在幼儿园里、日常生活中寻找“会说话的符号”。 把它记录下来,和老师小朋友共同分享分享。
(抛下一个问题,产生一个教育契机,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幼儿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的标志,从而使幼儿对更多的标志产生兴趣,会去寻找、去发现、去探索、、、、、、、、、)
祝大家工作顺利,开心快乐!
篇一:会说话的符号教案
静宁县幼儿教师技能大赛
参赛学科:社会
课 题:《会说话的符号》
( 《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北师大版大班下册》六月p2 )
参赛教师:姚娟娟(司桥教委)
参赛地点:静宁二幼
参赛班级:大班
参赛时间:2015.5.19
一、教学内容:大班社会活动《会说话的符号》(《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北师大版大班下册六月p2)
二、 设计意图: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许许多多与人的生活乃至生命息息相关的符号标志也慢慢溶入了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它们不一定依赖语言或文字,但却清楚地提示着大家,自觉的遵守这些符号标志是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是大家不容忽视的问题。但这些符号标志对于幼儿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他们经常看到,却很少去认识理解与主动遵守。我设计本次活动就是要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认识掌握一些常见的符号、标志,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养成从小自觉按公共场所的符号标志行事的好习惯,做个合格的小公民。
三、 活动目标:1让幼儿认识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符号,并说说符号的作用。
2、知道公共场所中符号标志的重要性,养成自觉按符号标
志行事的好习惯。
2.难点:辨认出常见却不注意的符号。
五、 活动准备:ppt生活常见符号标志背景图 ,视频。
六、教法学法:
1.教法:(1)采用观察法,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特征来认识、学习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符号标志。
(2)直观教学法,运用直观教具来激发幼儿对符号标志
的兴趣,并引导幼儿找出简单的识 图规律。
2.学法:多感官参与法。用耳朵听,动手、脑 来参与活动,在
学习到符号标志的同时,通过 老师引导获得认识规律并整合知识经验。
七、教学流程:
1、 谈话导入 教师以手式“暂停”“安静”“真棒” 安定情绪,疑惑口吻引入,激发幼儿兴趣。师:(手式——暂停〈左手横平放,手心向下,右手食指顶掌心〉、安静〈食指放在嘴上〉、真棒〈竖起大拇指〉)其实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会说话的符号,它们不用说出来也不用写出来可是大家一看就知道它的意思。今天咱们班也来了许多会说话的符号,我们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2 师生共同交流学习多种符号及它的意义。
首先,出示ppt,观看视频1引导幼儿先简单感知认识,知道它的作用是什么?引导幼儿大胆讲述特征及作用。
其次,给视频2配音在观看视频中记住陌生的符号。看禁止类图标与警告类图标,发现图标的规律,禁止图中间都有一根斜杠,三角形。
然后,看视频3总结 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发生思维)
3、拓展延伸:在幼儿园里、日常生活中寻找“会说话的符号”。 把它记录下来,和老师小朋友共同分享分享。
(抛下一个问题,产生一个教育契机,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幼儿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的标志,从而使幼儿对更多的标志产生兴趣,会去寻找、去发现、去探索、、、、、、、、、) 祝大家工作顺利,开心快乐!
篇二:社会《会说话的标志》教案
社会 集体教学观摩活动评析表
社会 集体教学观摩活动评析表
评析人:
篇三:安全教案《会说话的标志》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安全标示及其所代表的含义。
2、能发现安全隐患并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安全标志。 3、增强安全意识,引发对安全标志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纸、笔、剪刀
活动过程 1、导入 (1) 师:小朋友再小班和中班的时候认识了很多安全标志,老师这儿有三个安全标志,请你们说一说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2)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讨论并回答。 (3)师:刚才小朋友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它们分别是“禁止攀爬”“当心触电”“禁止烟火”的安全标志。今天,我们还要认识四个新的安全标志。 2、观看教学挂图
(1)第一幅图,认识“禁止停留”标志
①师:这幅图上画了什么?猜猜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 ②幼儿讨论画面内容,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③小结:陡崖很危险,会会有石块滑落,所以不能长时间停留,那么这个标志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第二幅图,认识“禁止跨越”标志 ①师: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小朋友的表情怎么样?你猜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
②幼儿讨论画面内容,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和表达。
③小结:工程铺管道挖得沟又宽又深,在上面跨越会很危险,那
么这个标志的意思是什么呢?有什么用?
(3)第三幅图,“当心电离辐射”标志
①师:这是在哪里呢?这个人在干什么呢?你猜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 ②幼儿讨论画面内容,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和表达。
③小结:在医院的放射免疫室,里面的机器工作时对人体有很强的辐射,所以要小心,那么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呢?你猜猜还有什么地方会用到这个标志? (4)第四幅图,认识“当心感染”标志
①师:这是在哪里呢?他们在干什么?你猜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 ②师:幼儿讨论画面内容,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③小结:在医院的传染病区,不小心会感染上疾病,那么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用呢?
3、总结,认识安全标志,注意安全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四个安全标志,他们分别是“禁止停留”“禁止跨越”“当心电离辐射”“当心感染”,这些安全标志提醒我们注意安全,按照安全标志的要求去做。
4、设计安全标志
(1)师:刚才我们小朋友认识了四个安全标志,安全标志可以提醒我们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情况,让我们提高警惕。我们幼儿园也需要一些安全标志,接下来请你们想一想我们幼儿园需要哪些安全标志,并把它们设计出来。 (2)幼儿设计安全标志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画出的安全标志的含义。 (4)将设计
的安全标志贴到活动室及户外相关场所
篇四:常识教案--会说话的标志
常识教案-会说话的标志
活动要求:
1.通过看看,说说,做做,让幼儿了解标志有不同的含意,知道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离不开它,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2.培养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习惯,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活动流程:
理解各种标志--&学会运用标志--&制作生活中所需的标志
材料与环境创设:
标志的背景图
活动指导:
一、理解各种标志(知道什么是标志,了解标志是各种各样的。)
1.这里有些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重点让幼儿描述医院,麦当劳和红星幼儿园三个标志)
2.小结:看到了这些标志,就知道这是哪里了。标志是各种各样的,代表了不同的意思。
二、学会运用标志(认识常见标志,知道它代表什么,哪些地方适合用这些标志)
1.我们平时生活中会遇到各种标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标志,看看哪些是你认识的,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2.幼儿讨论这些标志告诉人什么?
(1)(在适合的场所贴上相应的标志)幼儿张贴标志。
(2)教师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启发性的引导幼儿进行思考,这张标志贴在这里合适吗?
三、制作生活中所需的标志
幼儿园需要标志吗?哪些地方需要标志呢?我们一起去看看,想想,做一做。
设计意图: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许许多多与人的生活乃至生命息息相关的符号标志也慢慢溶入了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它们不一定依赖语言或文字,但却清楚地提示着大家,自觉的遵守这些符号标志是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是大家不容忽视的问题。但这些符号标志对于幼儿而言是熟悉但也陌生的,他们经常看到,却很少去认识理解与主动遵守。我设计本次活动就是要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认识掌握一些常见的符号、标志,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养成从小自觉按公共场所的符号标志行事的好习惯,做个合格的小公民。
一、活动目的:
1、让幼儿认识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符号,并说说符号的作用,掌握一定的规律。
2、知道公共场所中符号标志的重要性,养成自觉按符号标志行事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1、禁止驶入、禁止行人通过、火警电话、灭火器、人行横道标志、禁止燃放烟火等各种常见的信号标志;录音机、磁带、挂图及场景布置。
2、事先带领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符号标志。
三、活动过程:
1、教师以手式“暂停”“安静”“真棒” 安定情绪,疑惑口吻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手式——暂停〈左手横平放,手心向下,右手食指顶掌心〉、安静〈食指放在嘴上〉、真棒〈竖起大拇指〉)
问:刚才老师都没说话,小朋友怎么知道要安静呢?——会说话的符号。你们还看到过哪些会说话的符号呢?
小结:其实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会说话的符号,它们不用说出来也不用写出来可是大家一看就知道它的意思。
2、寻找会说话的符号
师:今天咱们班也来了许多会说话的符号,请小朋友自己去找一找。
要求:找到后说一说它们叫什么?代表什么意思?有什么用?(可自己说一说也可告诉老师或小朋友)
3、提问,讲述。(出示符号标志挂图,引导幼儿大胆讲述)
师:你看到了什么符号?能不能在图中找到?它有什么作用?看到它你应该怎么做?
4、发现规律,认识禁止符号。
师:有一种符号,如果看到它这件事情就一定不能做,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适当提示,引导幼儿找出共性——禁止符号,举例说明如吹喇叭前面加禁止符号就是“禁止吹喇叭”,吸烟上面加禁止符号便是“禁止吸烟”)。
5、游戏:旅游
师:认识了那么多的符号,现在一起去旅游吧!
(1)要求:注意看“会说话的符号”,看到一个符号要先说一说那是什么标志,我们该怎么做,然后再沿路游玩。(播放 音乐——小司机,幼儿在音乐律动中愉快进入游戏)。
(2)情境设置:超市偶然失火——幼儿发现——急呼救火
(3)教师提问,幼儿讨论讲述:着火了怎么办?
(4)现场演习:(重点指导幼儿打火警电话及找紧急出口撤离火场)
(5)讨论总结:教育幼儿不要玩火,因为年龄小遇到火灾应先保护自己,可喊人,可打火警电话,但必须学会找紧急出口尽快离开现场;教育幼儿每到一处都要先看清“会说话的符号”,按符号标志行事。
6、延伸:在幼儿园里、日常生活中寻找“会说话的符号”。
作者:平凡
小百科 2002年03期
在作文写话时,一定要重视并用好标点符号。别看标点仅仅是一些符号,但它是会说话的,表达着各种特定的含义。每个写作的人,如果不会使用标点符号,那么就说明他不懂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下面这句话加入一个逗号(,)意思就会颠倒:
“不这样做不行!”(肯定句)
“不,这样做不行!”(否定句)
一副对联,标点移位,意思变成相反:
“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
昨夜生下妖魔,不是好子好孙。”
“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
昨夜生下,妖魔不是,好子好孙。”
著名学者郭沫若曾经说过,标点符号是文章的五官。它虽不是文字,但却是文字不可缺少的部分。有了它,不仅使语言记录更加精确、生动,而且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同,会使同样的文字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收到不同的效果。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只须变动标点,它即刻变成一首绝妙的小令: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
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国最早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是从1918年《新青年》杂志(五月号)开始的。倡导人是陈望道先生。同时,也引进了外国的标点符号,如间隔号(·)。
1919年“五四”运动那年,11月29日,有鲁迅先生的弟弟周作人和钱玄同先生等人,以“国语统一筹备会”的名义,向当时政府提交了一份《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建议书,那时仅有12种符号。
新中国建立以后,标点符号在原12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种,达到14种。从1951年10月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以后,连续使用了近40年,直至1990年3月增至16种,即: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__)。
使用方法可顾名思义,标点占一格,写在文字的右下角,标点是为文字服务的,离开文字就没有意义;符号占两格,要完整移动,如破折号(——)、省略号(……)不要分割开来。
有人说,标点符号是“进口货”,是从国外引进来的,这种说法不全面,否认了我们“国产”的存在。秦代,我国没有标点符号,信札和奏文读起来容易产生歧义。汉代为了避免歧解,便发明了“句读”(dòu)。句读是文章里一句话没完而需停顿的符号,有三种符号:句号(。)、逗号(、是现在的顿号)、还有段号(∨或<),写在每段最后一字的右下角。唐宋时,逗号由瓜子点改为蝌蚪状“,”,同时还有表示文字重要、文笔精彩的双圈号(◎);密圈号(。。。。。。)和密点号(、、、、、、)。明代出现了人名号(__)和地名号()。到了清末(1897年)已有10种标点符号。
学好使用标点符号的方法是:读书、读报,既读语言文字,又读标点符号。
孙云峰/图
《会说话的符号》(试讲稿)
—中班
一、活动目标:1.对生活中常见的符号感兴趣,有好奇心,求
知欲。知道常见符号在生活中的作用,探究
并掌握一定的规律;
2.喜欢并擅于观察生活中的符号,能自觉养成
按符号标志行事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1.生活常见符号标志背景图一
张
(包括安全出口,当心触电,男女洗手间,
禁止吸烟,120急救电话,119火警电话,110
报警电话,可回收,医院等标志符号)
2.常见的生活符号标志:
(1)禁止类:禁止停车,禁止鸣笛,
禁止人通行,禁止车通行,禁止烟火,
禁止吸烟;
(2)警示类:当心触电,当心滑跌,
当心车辆,当心坑洞,注意安全,当
心夹手,当心火灾,当心机械伤人当
心夹脚;
(3)安全类:紧急药箱,避险处,
应急避难场所;
(4)气象类: 晴朗,多云,阴,小
雨,中雨,大雨,冰雹,霜冻;
(5)其它类:旺旺食品标志,中国
国旗标志,邮政,医院,常见银行,
红十字会,移动,环保。
三、活动重难点:1.重点:认识常见的生活符号,并说说符号
的作用;
2.难点:辨认出常见却不注意的符号。
四、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教师以手势“暂停”“安静”“真棒” 导入,激发幼儿兴趣。(手式——暂停〈左手横平放,手心向下,右手食指顶掌心〉、安静〈食指放在嘴上〉、真棒〈竖起大拇指〉)
老师问:刚才老师都没说话,小朋友怎么知道要安静呢?——会说话的符号。其实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会说话的符号,它们不用说出来也不用写出来可是大家一看就知道它的意思。你们还看到过哪些会说话的符号呢?
2.基础部分:出示事先准备的符号标志,引导幼儿大胆讲述特征及
作用。
(1)先拿出生活常见标志的背景图,引导幼儿先简单感知认识, 知道它的作用是什么。(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邀请了许 许多多会说话的符号小朋友来作客,大家跟我一起去认识它 们好吗?你们知道它们的意思是什么吗?它们告诉了我们什 么?叫我们要做什么,不做什么?)
(2)其次拿出禁止类图标,让幼儿知道这些都是不能做的事,
是禁止类,发现图标的规律,图中间都有一根斜杠。(老师:大家都看看它们都是什么意思呀?这些图标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为什么?)
(3)再次拿出警示类图标,让幼儿知道这些是提醒我们危险,
也是不能做的事。发现图标的规律,大多数都是三角形状的。
(4)接着,拿出安全类的图标,让幼儿知道这些是我们在遇到
危险时可以做的。大都是绿色标志,也有特殊的。(安全通道,紧急药箱,避险处,应急避难场所,医院)
(5)然后,拿出气象类的图标,让幼儿知道这些是我们每天在
电视上可以看到的天气符号标志,都有一定规律,我们可以提前知道天气情况,如果第二天下雨,那么我们就得做好预防措施,带伞,穿雨衣等。
(6)最后,拿出其它类图标,提起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图标
无处不在,有许许多多的作用。
3.结束部分:将时间留给幼儿,让幼儿谈谈他们还见过哪些图标,
或者将他们想到的画下来,画得好不好不要紧。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下去收集各种有趣的图标,可以让爸爸
妈妈也参与进来,在班上或者幼儿园可以再做
一次图标展览。
六、活动反思:
1.优点:通过各种各样有趣的图标激发了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
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初步环保意识,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规律,增长知识,增强情感。
2.缺点:对于中班4-5岁的幼儿或许6个活动过程有些繁琐,可
以适量减少气象环节,给予幼儿更多时间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