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数目:
1. 图解中国古建筑丛书《皇家建筑》、《风格古建》、《民间住宅》
2.同济大学 来增详、重庆建筑大学 陆震纬编著《室内设计原理》上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建筑设计资料集》5、6册(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美国室内设计通用教材》上下册 上海人民出版社
5.《室内设计基础》中国纺织出版社
6.《室内设计思维与方法》郑曙扬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秩序感》英 贡布里希
8、《艺术的故事》英 贡布里希 三联书店
9、《交往与空间》丹麦 扬.盖尔著 何可人译 建工版
10、《城市设计》美 埃德蒙.N.培根著
11、《建筑体验》 丹麦 S.E.拉斯姆森著 刘亚芬译 知识产权
12、《总体设计》美 凯文.林奇 建工版
13、《建筑空间论》 意 布鲁诺.赛维 建工版
14、《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 肯尼思.弗兰姆普敦 建工
15、《世界现代建筑史》 王受之著
16、《建筑空间组合论》 彭一刚著 建工版
17、《设计与分析》 伯纳德.卢本等 天大版
18、《现代建筑理论》第十八章 西方现代建筑装饰理论 刘先觉 主编
19、《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马炳坚著
20\ 《希腊建筑》法 罗兰.马丁 著 张似赞 张军英 译
21、《罗马建筑》英 约翰.B.沃德珀金斯 著
22、《歌特建筑》法 路易斯.格罗德斯基 著
23、《巴洛克建筑》挪 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 著
24、《建筑学报》近年各期
25、《建筑师》近年各期
26、《世界建筑》近年各期
27、《id+c室内设计与装修》近年各期
28、《人体尺度与室内空间》 龚锦 编著
参考文献 [1] 钱伯章,陈惠梅. 国内外乙二醇市场分析[J]. 合成纤维. 2010(05) [2] 崔小明. 我国乙二醇的生产及市场分析[J].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10(01) [3] 陈晓梅. 乙二醇国内市场趋于多元化竞争[J]. 化学工业. 2009(11)
[4] 赵凤阁. 乙二醇制备方法的专利技术进展及评述[J].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11(07)
[5] 刘艳杰,郝继红,丁国荣,柴再胜. 国内外乙二醇生产与技术分析[J]. 合成纤维工业. 2011(02)
[6] 杨飞. 乙二醇行业研究报告[J]. 科技传播. 2010(21)
[7] 汪多仁. 乙二醇的开发与应用进展[J]. 宁波化工. 2003(01)
[8] 肖维箴. 国内外乙二醇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J]. 合成纤维工业. 2004(04)
[9] 李玮,薛连海. 乙二醇装置工艺放空气的回收利用[J]. 化工科技. 2004(06)
[10] 章洪良. 环氧乙烷/乙二醇生产技术进展[J].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10(01)
[11] 徐敏燕,李速延,高超,左满宏,刘恩莉. 乙二醇合成技术现状[J]. 天津化工. 2011(02)
[12] 许茜,王保伟,许根慧. 乙二醇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J]. 石油化工. 2007(02)
[13] 宋云英,李明. 乙二醇合成技术的研究进展[J]. 化工科技市场. 2006(09)
[14] 崔小明. 环氧乙烷合成乙二醇的研究进展[J]. 杭州化工. 2006(03)
[15] 李涛. 国内外环氧乙烷合成乙二醇新技术进展[J]. 聚酯工业. 2005(05)
[16] 华强,刘定华,马正飞,刘晓勤,姚虎卿. 催化水合法合成乙二醇[J]. 石油化工. 2003(04)
[17] 刘定华,刘晓勤,华强,马正飞,姚虎卿. 乙二醇合成技术进展及应用前景[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6)
[18] 李应成,何文军,陈永福. 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制乙二醇研究进展[J]. 工业催化. 2002(02)
[19] 李玉芳,李明. 环氧乙烷生产技术进展及市场分析(上)[J]. 上海化工. 2009(03)
[20] 燕丰. 环氧乙烷生产技术进展及市场分析[J].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 2009(02) [21] 朱建芳,求实. 环氧乙烷的技术进展[J].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 2008(02) [22] 钱嘉兴. 关于环氧乙烷/乙二醇主要工艺生产特点浅析[J]. 医药工程设计. 2008(05)
[23] 李天文,杨帆,张玉玲,关丽华. 环氧乙烷的技术进展及产品装置分析[J]. 天津化工. 2007(02)
[24] 黄昶.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挖潜扩能改造的方案及优化[J]. 乙烯工业. 2007(01)
[25] 唐永良. 环氧乙烷生产工艺的改进[J]. 化学工程. 2006(09)
[26] 张健,张万旭,黄诗煌. 列管换热器计算机选型设计[J]. 福建化工. 2002(04)
[27] 高玉梅. 塔设备法兰强度计算的几个问题[J].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2007(03)
[28] 吴俊飞,付平. 塔设备计算机辅助强度计算及校核[J]. 装备制造技术. 2007(10)
[29] 张晖,阎绍峰. 塔设备裙座高度的计算[J]. 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3(02)
[30] 江虹. 反应精馏过程设计研究[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2)
[31] 刘劲松,白鹏,朱思强,杨志才. 反应精馏过程的研究进展[J].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02(01)
[32] 郭进宝. 反应精馏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J].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05(01)
[33] 晋正茂,王维德. 反应精馏及其研究进展[J].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2006(03)
[34] 朱建民. 环氧乙烷及其精深加工产业现状与发展[J].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07(08)
[35] 唐永良,万惠霖. 银催化剂研究进展(上)[J]. 杭州化工. 2006(03)
[36] 于春梅. 环氧乙烷的供需状况及发展建议[J]. 化工技术经济. 2006(02)
[37] 戴厚良,姚虎卿,欧阳平凯. 环氧乙烷/乙二醇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J]. 现代化工. 2005(12)
[38] 刘玉学,钱建华. 银催化剂在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中的应用[J]. 当代化工. 2005(01)
[39] 陈红萍,樊丽华. 合成气一步合成乙二醇热力学分析研究[J].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010(03)
[40] 王耀红,成卫国,孙剑,张香平,张锁江. 固载化离子液体催化碳酸乙烯酯水解制备乙二醇[J]. 过程工程学报. 2009(05) [41] 王建平,杨文书,吕建宁. 合成气经草酸酯制乙二醇技术进展[J]. 化工进展. 2009(07)
[42] 任俊毅,王少君,成卫国,孙剑,张锁江,王荣刚. 负载型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催化性能[J]. 化工学报. 2009(06)
[43] 川边一毅,村田一彦,古屋俊行.乙二醇制备方法[P]. 中国专利:CN1161320,
[44] 林青松,李素梅,周斌,周卓华,张延荣,张玉宝,王晓平,周秀春,王雅辉,陈钢.环氧乙烷水合制备乙二醇的催化剂及过程[P]. 中国专利:CN1237481,
[45] G·R·斯特里克勒,V·G·兰登,G-S·J·李,W·J·里威特.生产乙二醇的方法[P]. 中国专利:CN1282310
[46] 陈群,何明阳,王璠,张卫红,郭一.一种环氧乙烷水合反应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及制备方法[P]. 中国专利:CN1513597,
[47] 刘昌俊,祝新利,张月萍.酸性水合成乙二醇的方法[P]. 中国专利:CN1539803,
[48] 李应成,何文军,费泰康,何立.环氧乙烷水合生产乙二醇的固体酸催化剂[P]. 中国专利:CN1565734
[49] 吕连海,胡爽,王越.一种铜催化环氧乙烷水和制备乙二醇的方法[P]. 中国专利:CN1775719,
[50] 陈永福,何文军,费泰康,王嘉华.环氧乙烷均相催化水合制乙二醇的方法[P]. 中国专利:CN1611475,
[51] 张锁江,孙剑,张香平,李增喜,成卫国.高活性催化剂催化制备环状碳酸酯的方法[P]. 中国专利:CN1817878
[52] 庞纪峰,郑明远,姜宇,王爱琴,张涛. 乙二醇生产和精制技术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13(09
[53] 王旭辉,张月丽. 国内EG竞争格局趋向多元化[J]. 聚酯工业. 2011(05)
[54] 安永明. 燕山石化乙二醇装置500#单元生产工艺优化研究[D]. 天津大学 2007
[55] 李明芳. 近两年我国二乙二醇进口分析[J]. 乙醛醋酸化工. 2014(06)
化工基础理论参考书
[1] 夏清等主编。化工原理(上、下册)[M]。第2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
[2] 贾绍义等主编。化工原理课程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3] 马江权等主编。化工原理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
[4] 潘永亮主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5] 匡国柱等编。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6] 厉玉鸣主编。化工仪表及自动化[M]。第5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7] 吴添祖等主编。技术经济学概论[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8] 俞金寿等编。化工自控工程设计[M]。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1
[9]陈甘棠主编。化学反应工程[M]。第5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0]张联科主编。化工热力学[M]。第3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1]刘家祺。分离过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12]韩冬冰编。化工工艺学[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
[13]米镇涛主编。化学工艺学[M]。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化工设计理论参考书
[1] 杨基和等主编。化工工程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5
[2] 黄璐等编。化工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3] 陈声宗主编。化工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4] 王静康主编。化工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
[5] 丁浩等编。化工工艺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6] 周镇江编。轻化工工厂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4
[7] 左识之主编。精细化工反应器及车间工艺设计[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8] 葛婉化等编。化工计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
[9] 吴志泉等编著。化工工艺计算[M]。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2
[10]陈声宗主编。化工过程开发与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1]华东化工学院机械制图教研室编。化工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12]马江权等编。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3]潘国昌等编。化工设备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化工设计工具书
[1] 化学工程手册编委会。化学工程手册(1-4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
[2] 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学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3]王松汉编。石油化工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4]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设计院和化工部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主编。化工工艺算图(1-6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5] 化工部化工工艺配管设计技术中心站编。化工管路手册(上、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8
[6] [美]Ernest.E.Ludwig编著。化工部化工设计院译。化工装置的工艺设计(1-4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8
[7] [日]玉置明善等编。大庆石油化工设计院科技协会译。化工装置工程手册[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1
[8] 冯肇瑞等主编。化工安全技术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
[9] 化工部环境保护设计技术中心站编。化工环境保护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10]汪寿建主编。化工厂公用设施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11]化学工业出版社编。化工生产流程图解(上、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
[12]刘光启等主编。化学化工物性数据手册(无机、有机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13]卢焕章等编。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14]化工设备设计全书编辑委员会。换热器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5]中国国家标准GB151-89钢制管壳式换热器。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1989
[16]刘乃鸿等编。工业塔新型规整填料应用手册[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3
[17]徐崇嗣等编。塔填料产品及技术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
[18]化工部编。化工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北京:化工部工程建设标准中心出版,1993
[19]林良明等主编。自动化仪表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 常用化工设计规范(规定、标准)
[1] 黄璐等编。化工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P414~415(列出80个有关常用设计规范)
[2] 黄璐等编。化工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P416(列出19个有关安装、施工验收规范)
[3] 黄璐等编。化工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P416(列出2个有关试车、竣工验收规范)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变速器设计
班级 指导教师 邓利军 姓名
前 言
汽车传动系是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任务是调节变换发动机的性能,将动力有效而经济地传至驱动车轮,以满足汽车的使用要求。变速器是完成传动系任务的重要部件,也是决定整车性能的主要部件之一。变速器的设计水平对汽车的动力性、燃料经济性、换挡操纵的可靠性与轻便性、传动平稳性与效率等都有直接的影响。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轿车变速器的设计趋势是增大其传递功率与重量之比,并要求其具有更小的尺寸和良好的性能。本设计在给定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等条件下,着重对变速器传动比、齿轮的结构参数、轴的结构尺寸等进行设计计算,并对变速器的传动方案和结构形式进行设计,从而提高汽车的整体性能。
关键字: 变速器 传动比 齿轮 同步器
目 录
设计任务书
一、任务:
1、确定两轴式四挡变速器传动机构的总体方案。
2、确定变速器的主要参数。
3、确定输入轴上所有零件的主要参数,设计变速器输入轴和输
入轴上齿轮(任意一个齿轮)。
4、编制设计说明书。
二、原始条件:
车型 微型客车
驱动形式 FR4×2
发动机位置 前置
最高车速 Umax=110km/h
最大爬坡度 imax≥30%
汽车总质量 ma=1410kg
满载时前轴负荷率 40%
外形尺寸 总长La×总宽Ba×总高Ha=3496×1445×
1841mm3
迎风面积 A≈0.85 Ba×Ha
空气阻力系数 CD=0.6
轴距 L=2200mm
前轮距 B1=1440mm
后轮距 B2=1420mm
车轮半径 r=300mm
离合器 单片干式摩擦离合器
变速器 两轴式、四挡
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本次设计在给定输出功率、转矩以及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等条
件下,完成此汽车传动机构的设计,并绘制出变速箱的装配图。对于
变速箱的设计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 传动机构的布置方案分析
通过比较两轴和中间轴式变速器各自的优缺点,选择出适合此车
的传动机构布置方案。
二、 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确定变速器的档位数、传动比、中心距以及齿轮参数。
三、 轴的基本尺寸选择和强度校核
选择合适的尺寸的轴并对其进行校核。
四、 同步器设计
比较不同类型同步器的优缺点,选择适合此变速器的同步器类
型,并对其参数进行确定。
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案
1.1 前进挡布置方案
目前流行的机械变速器主要有两轴式和中间轴式,现在对两种变
速器具体分析。
1.1.1 两轴式变速器
与中间轴式变速器相较,两轴式变速器因轴和轴承少,所以结构
简单,轮廓尺寸小和容易布置等优点,并且由于传动环节较少,故传
动效率很高并且噪声也很低。但两轴式变速器不能设置直接挡,所以
在高挡工作时没中间轴式性能好。
1.1.2 中间轴式变速器
中间轴式变速器的输入轴后端通常与常啮合齿轮做成一体,并且
绝大多数中间轴式变速器输入轴和输出轴都保持在同一直线上,经结
合套连接后得到直接档,故用此方案的汽车在直接档是效率很高,噪
声也很低,齿轮和轴承的磨损都会降低。但是,除了直接档以外,其
他挡传动效率都略有降低,噪声也有上升。
通过上述比较,又由于此车微型车,汽车总质量较小,乘客空间
不大,结构较紧凑,故选用两轴式布置方式。
1.2 倒档布置方案
与前进挡相比,倒档使用率不高,而且都是在停车状态下实现切
换倒档,故多数方案采用直齿滑动齿轮或接合套方式换挡。
汽车变速箱一般有如下设计方式,根据此次设计需要和比较我们
选择图a所示变速器进行参数设计。
变速器主要参数设计
2.1 发动机最大功率Pemax及相应转速np
根据最高转速,用下式求出发动机的最大功率
Pemax=1⎛magfCDA3⎫u+uamax⎪ amaxηT⎝360076140⎭
其中ηT为传动系效率,一般取90%;f 为滚动阻力系数,对乘用车
f=0.0165×{ 1+0.01(va-50)}。根据初始设计数据,可求得
Pemax=
38.7
对于总质量较小的汽油发动机np 一般在4000~5000r/min 之间,故
np =4500r/min
2.2 发动机最大转矩Temax和相应转速nT
根据下式确定Temax
Temax=9549×αPemax/np
α为转矩适应性系数,一般在1.1~1.3之间选取,此处选择α=1.2, 故 Temax=98N·m
np/nT一般在1.4~2.0之间选取,此处选为1.5,故
nT=3000 r/min
2.3 档位数的选择
增加挡数,可以改善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平均车速,但
挡数增多,将使结构复杂,轮廓尺寸和质量加大,换挡频率增高将增
加换挡难度。目前乘用车一般采用4~6个挡位,排量越大采用的档
位数一般越多,此车为总质量很小的低排量微型车,故选择档位为4
比较适宜。
2.4 最低挡传动比选择
要确定最低档传动比必须先确定主减速器的传动比,然后根据汽
车行驶条件确定最低挡范围。
2.4.1 主减速器传动比设计
根据发动机转速与汽车行驶速度关系:
r nua=0.377ii g0
式中ua 取最高车速,由于此变速器为两轴式,最高传动比一般大于1,
取为1.1,由此可算出
i0 =4.2
2.4.2 最低挡传动比确定
按最大爬坡度来设计,上坡时,应满足驱动力不小于阻力之和,即:
T·i·i·η ≥ Gfcosαmax+Gsinαmax r
f为坡道阻力系数,一般在0.01~0.02之间,取0.015。由上式可得,
i1 ≥ 3.36
再根据地面附着条件:
Temax·i0 ·i1·ηT ≤ Fn·φ r
φ为地面附着系数,一般取0.7~0.8,取φ=0.8,则可得
i1 ≤ 5.37
所以选取一挡传动比为i1 =3.9
2.5 各档传动比选择
由于等比分配传动比便于换挡,故选择等比分配方式
i i ii2=i3 =i4=q i1 = 3.9 i4=1.1 故q=1.52
则i2 =2.56 i3=1.68
2.6 初选中心距
根据经验公式
A=KA(Temaxi1η)1/3
式中:KA为中心距系数,乘用车KA=8.9~9.3,由此可得:
A=63.1mm
2.7 齿轮参数选择
齿轮的基本参数主要有模数、压力角、螺旋角和齿宽。
2.7.1 模数
对于低排量的微型车齿轮模数一般在2.25~2.75之间选取,再根据变速器常用齿轮模数的选择系列选取模数为mn =2.5。
2.7.2 压力角
压力角越小,齿轮的重合度越大,传动越平稳,噪声越低;压力角较大时,齿轮的抗弯强度和表面接触强度都会增强。因国家规定的标准压力角为20°,故选取压力角为20°。
2.7.3 螺旋角
由于目前斜齿轮在变速器中运用的比较多,故要确定螺旋角的大小,螺旋角对齿轮啮合的重合度、强度都有很大影响,轿车变速器齿轮螺旋角一般在20~25°之间选取,选取螺旋角为25°。
2.7.4 齿宽
通常根据齿轮模数的大小来确定齿宽:
对于直齿b=kcm,kc为齿宽系数,取为4.5~8.0
对于斜齿b=kcmn,kc取为6.0~8.5
2.8 各挡齿轮齿数分配
由于一般低档和倒档都用的较少,二高档用的比较频繁,故一、二档和倒档选用直齿轮,三四档选用斜齿轮。
2.8.1 前进挡齿轮齿数确定
1、 一挡: i1= z=3.9 z1+z2=2A/m=50
1
zz1=10 z2=40
2、 修正中心距
A= m(z1+z2)/2=62.5mm
z3、 二挡:i2 = z=2.56 z3+z4=2A/m=50
3
z3=14 z4 = 36
4、 三挡: i3= z =1.68 z5+z6=2Acosβ/mn=45
5
zz5=17 z6=28
z5、 四挡: i4= z=1.1 z7+z8=2Acosβ/mn=45
7
z7=21 z8=23
2.8.2 倒档齿轮齿数确定
倒档齿轮的模数一般与一挡齿轮接近,取m=2.5,倒档齿轮齿数一般在21~23之间选取。选zR =21。
zz iR= (此值接近i1) (da9+da10)/2+0.5 ≤A z9zR
由此可得z9= 11 zR= 21 z10=38 则倒档轴到输入轴的距离 A1=m(z9 +zR)/2=38.75mm 倒档轴到输出轴的距离 A2= m(z10 +zR)/2=73.75mm
2.9 一挡齿轮参数设计
齿轮的尺寸参数主要包括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和齿根圆直径,下面仅对一挡两对齿轮进行参数设计,设计各参数如下:
分度圆直径: 齿顶高: 齿根高: 顶隙:
d1=mz1=25mm ha1=m=2.5mm hf1=1.25m=3.1mm c1=hf1-ha1=0.6mm
d2=mz2=100mm ha2=m=2.5mm hf2=1.25m=3.1mm c2=hf2-ha2=0.6mm da2=d2+2ha2=105mm df2=d2-2hf2=93.8mm
齿顶圆直径: da1=d1+2ha1=30mm 齿根圆直径: df1=d1-2hf1=18.8mm
输入轴的设计
变速器在工作时,由于齿轮上有圆周力、径向力和轴向力作用,变速器的轴承受转矩和弯矩。要求变速器的轴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因为刚度不足轴会发生弯曲变形,结果破坏了齿轮的正确啮合,对齿轮的强度、耐磨性和工作噪声的均有不利影响,因此,轴的设计至关重要,下面,选择输入轴进行设计。
3.1 初选轴直径
输入轴花键部分直径可利用经验公式初选:
d=KTemax1/3
式中K为经验系数,,一般在4.0~4.6之间选取,取K=4.6;故
d=21.2mm
3.2 轴的刚度校核
仅选取输入轴上一挡齿轮所在点进行校核 根据下式计算
Fa2b2Fa2b2Fab(b-a)
fc = 3EIL fs= 3EIL δ= 3EIL
2Te式中:一挡齿轮所受切向力Ft= d1=7840N
径向力Fr=Fttanα=2853N
输入轴两支承间间距L=(3.0~3.2)A,选取L=3.2A=200mm 一档齿轮距离两支承点的距离分别为 a=51mm,b=149mm 对于实心轴,I=πd4/64
故fc =0.061mm<[ fc] fs =0.135mm <[ fs] δ=0.0015rad<0.02rad
均满足许用值,故设计合理。
3.3 轴的强度校核
轴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分别算出其在水平面和垂直面内的弯矩 垂直平面内:
FH1·L=Fr·a FH1=689.98N
Mc= FH1·b=105.5N·M
水平面内:
Fv1·L=Ft·a Fv1=1920N
Ms= Fv1·b=289.9N·M
轴的弯曲应力计算公式如下
32M
σ= πd
其中M=(Mc2+Ms2+Temax2)1/2 由此可得σ=346.5M<[σ],符合要求,故轴设计合理。
齿轮的校核
4.1 齿轮的损坏形式
齿轮的损坏形式主要有:齿轮折断、齿面疲劳剥落移动换挡齿轮端部破坏以及齿面胶合。
4.2 齿面弯曲强度校核
仅对一挡主动齿轮校核,齿轮弯曲应力计算公式
FKKσw= bty
式中:σ为应力集中系数,近似取1.65;
Kf为摩擦力影响因素,主动齿轮取0.9; t为端面齿距,t=πm; y为齿形系数,取0.13; 由此,得到
σw=523.5Mpa
在许用范围之类,故齿面弯曲强度符合要求。
4.3 轮齿接触应力
仅对一挡主动齿轮校核,轮齿接触应力计算公式
FE111/2
σj=0.418[b(ρρ)]
zb
式中:
E为弹性模量;
ρz=rzsinα; ρb=rbsinα;
由此可得
σj =1756.3MPa
在许用范围值之内,故轮齿接触应力满足要求。
同步器设计
5.1 同步器的分类和功用
同步器能做到换挡时,在两换挡元件之间的角速度达到完全相等之前不允许换挡,因而换挡时能有效的保护齿轮,防止因速度不相等而产生冲击。
目前常见的同步器有锁销式、锁环式和惯性增力式。由于用于轿车变速器,此设计采用锁环式同步器。
5.2 同步器主要参数确定
同步器的主要参数包括接近尺寸、分度尺寸、滑动转动距离和滑块端隙。 5.2.1 接近尺寸b
锁环式同步器接近尺寸b应大于零,通常在0.2~0.3之间选取,此处选取b=0.2。 5.2.2 分度尺寸a
分度尺寸应等于1/4结合齿齿距。 5.2.3 滑动转动距离c
滑动尺寸一般利用下式计算
Rtc= 4R
2
式中:R1为滑块轴向移动后的外半径;
R2为接合齿分度圆半径。 5.2.4 滑块端隙δ1
为保证b>0,应使δ2>δ1,通常取δ1=0.5mm 。
总结
经过几天的艰苦奋战,终于完工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很好的复习了汽车设计、汽车理论和汽车构造等多方面知识。虽然设计过程很艰苦,但是我也乐在其中。遇到问题时,积极解决问题,让自己的大脑活跃起来,设计雏形便不断浮现在眼前,想想就觉得幸福。当遇到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时,能够得到朋友、老师、网友的众多帮助,我非常感谢。
通过此次设计,我对汽车变速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虽然设计的不尽完美,甚至是漏洞百出,但是我依然感到欣慰,因为自己选择了坚持。
智能家居的数据采集终端设计
参考文献
[1] 周洪.智能家居控制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5-9.
[2] 董杰.智能家居系统的组成及设计[J].山西: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3):8-10.
[3] 彭军.传感器与检测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0-113.
[4] 王元庆.新型传感器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56-70.
[5] G.Lawton.New Technologies Take the Network Home[J].IEEE Computer,1999:22-28.
[6] Lim A.Distributed services for informationg dissemination in self-organizing sensor
networks[J].Journal of Franklin Institute,2001,338(6):702-727.
[7] 王琳,商周,王学伟.数据采集的发展及应用[J].黑龙江:电测与仪表,2004,41(8):4-8.
[8] 何小艇.电子系统设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07-129.
[9] 何立民.单片机中级教程—原理与应用[M].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8:77-84.
[10] 孙余凯.传感器应用电路有100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81-93.
[11] 张洪润.传感器应用设计300例(上)[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158-198.
[12] 张洪润.传感器应用设计300例(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26-34.
[13] 张少军.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19.
[14] 刘守义.单片机技术基础[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33.
[15] 刘晔.电工技术.电工学(I)[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304-305.
[16] 严洁.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65-105.
[17] 戴卫恒.STC单片机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实例精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350-352.
[18] 唐京城.无线智能家居控制网络及其协议设计[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6:33-36.
1
[1] 彭征,廖和平,黄易禄,熊祥强.旅行社旅游信息系统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2006.(3).
[2] 李文亮,翁瑾,杨开忠.旅游系统模型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 2005.(20).
[3] 周昕薇,宫辉力,赵文吉,喻孟良,王颖,杨伶俐.北京旅游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通
报,2005.(100037).
[4] 连漪,梁健爱.上海、杭州和苏州旅游集散中心运营模式比较研究区域经济,2007.(2).
[5] 李江风.旅游信息系统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6] 周文生,毛峰,胡鹏.开发式 WebGIS 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7] 应莉,朱艺华.分布式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8] 肖江南.旅游信息管理[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9.
[9] 张英姬,孙睿,石培华等.基于Gls的旅游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影像技
术,2008.(2):40-41.
[10]褚英敏,袁再健.我国旅游信息系统研究进展与展望[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8):4一6.
[11]孔云峰.论旅游信息系统的概念,内涵与功能[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5,16(5):16-19.
[12]Rosemary Stockdale. Managing customer relationships in theself- service enironment of e-
tourism[J].Journal of VacationMarketing. Jul 2007;13:205- 219.
[13]Machial J .Reinders, Pratibha A. Dabholkar, Ruud T .Frambach. Consequences of Forcing
Consumers to UseTechnology- Based Self- service [J].Journal of serviceResearch. volume 11 number 2,nov 2008.107- 123.
[14]JarvisJ.The Billion Dollar Backpackers :The Ultimate Fully Independent Tourists[C].National
Centre for Australian Studies. Monash University , Melbourne.
[15]Loker Murphy, L. and Pearce, P. Young Budget Travelers; Backpackers in Australia[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5: 22.
[16]L.Pearce.Young budget travelers: Backpackers inAustralia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5 Vo1.22 ,No 4:819-843.
Android API文档.http://androidappdocs.appspot.com/index.html[J]. 2010-04-10
[17] 张仕成。基于Google Android平台的应用程序开发与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
【18】高兰兰.基于Android平台的多分辨率解决方案【j】软件。2011.(32)
【19】卢宏伟 基于Android平台的在线播放器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
术2011.(07)
【20】宋小倩,周东升。基于Android平台的应用开发研究【j】软件导刊。2011
(2)
【20】王志超,王敏。基于Android平台的MP3播放器分析与设计【J】科教导刊。2011(25)
[21]姜颖韬。浅析Android平台ROOT权限【j】科技经济市场。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