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库网

《关于平均速度的物理题》

日期:2018/4/20
  • 关于平均速度的物理题
  • 关于平均速度的物理题
  • 关于平均速度的物理题
  • 关于物理求平均速度
  • 关于平均速度的应用题
  • 物理求平均速度的题
  • 高一物理平均速度例题
  • 物理平均速度问题
  • 初二物理平均速度问题
  • 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
  • 物理求平均速度
  • 物理平均速度的公式
  • 物理的平均速度怎么求
  • 物理求平均速度的公式
  • 平均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 物理中平均速度的定义
  • 物理上的平均速度
  • 物理平均加速度的公式
  • 初中物理上的平均速度
  • 物理求平均速度的步骤
  • 平均速度的定义物理
  • 物理平均速度的定义

物理必修一加速度和平均速度的题

1. 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m/s,v2=15m/s ,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12. 5m/s B. 12m/s

C. 12. 75m/s D. 11. 75m/s

2. 为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为3.0cm 的遮光板。滑块牵引力的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电光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录了通过第一个电光门的时间为Δt1=0.29s,通过第二个电光门的时间为Δt2=0.11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电光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电光门的时间为Δt=3.57s,求滑块的加速度。

3. 一质点在x 轴上运动,初速度v0>0,加速度a>0,当加速度a 的值由零逐渐增大到某一值后再逐渐减小到零,则该质点( )

A.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B. 速度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C. 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D. 位移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4. 正以速度30米没秒的速度运行中的列车,接到前方小站的请求;在该站停靠一分钟接一个危重病人上车,司机决定以加速度A1=-0.6每米二次方秒匀减速运动到小站,停车1分钟后以加速度1.0米每二次方秒匀加速运动,恢复到原来的速度行驶,试问由于临时停车共耽误了多少时间?

5. 一物体做运加速直线运动, 初速度为5m/s,地7s 内的位移比第5s 内的位移多4m, 求:(1)物体的加速度?(2)物体在5秒内的位移?

6. 有一架电梯,启动时匀加速上升,加速度为2m/s,制动时匀减速上升,加速度为—1m/s,楼高52米。求:

(1)若上升最大速度为6m/s,电梯升到楼顶的最短时间为多少?

(2)如果电梯先加速上升,然后匀速上升,最后减速上升,全程共用时间为16s ,上升的最大速度为多少?

22

7. 飞机在飞行的过程中会突然出现停机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飞行员脱险非常困难,为了脱离危险,飞行员必修在0.1s 的时间内向上弹离飞机,若脱离飞机的速度为20m/s,试估计弹离过程中的加速度有多大

8.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 内该物体的

A. 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B. 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

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

9. 加速度为正值时,物体的速度大小随时间增加而增大,物体做加速运动。这句话为什么是错的?

10. 守门员在发球门时,将一个静止的质量为0.4KG 的足球,以10m/s的速度踢出,若守门员踢球的时间为0.1s ,足球沿草地作直线运动,速度不断减小,设加速度大小恒为2m/s²,3s 后足球运动到据发球点20m 的后卫队员处,则此过程中,求:(1)守门员发门球时足球的平均加速度是多少(2)足球从守门员处沿草地作直线运动到后卫队员处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后卫队员接到球时,足球的速度是多少

11. 下列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速度改变得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②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加速度就为零.

③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改变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④只要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就一定会产生加速度.

12.([全国卷I]23.(16分)) 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 =3.0km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 t =6.0s。试估算云层下

1表面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 =km/s。 3

答案:如图,A 表示爆炸处,O 表示观测者所在处,h 表示云层下表面的高度。

用t 1表示爆炸声直接传到O 处所经时间,则有d=vt1 ①

用t 2表示爆炸声经云层反射到达O 处所经历时间,因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故有 2() 2+h2 =vt2 ② 2

已知t 2-t 1=Δt ③

1联立①②③式,可得 h=2(vΔt) +2dvΔt

代入数值得h=2.0×103m

13. (重庆卷)如图,在同一竖直面内,小球a 、b 从高度不同的两点,分别以初速度v a 和v b 沿水平方向抛出,经过时间t a 和t b 后落到与两出点水平距离相等的P 点。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ta >t b , va t b , va >v b

C. ta t b , va >v b

14. 对同一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与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

15、下列说法中哪些是可能的( )

A .运动物体速度增大而加速度减小

B .运动物体速度减小而加速度增大

C .运动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也增大

D .运动物体加速度减小,速度也减小

E.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不变,而速度在减小

16.下列速度指瞬时速度的是( )

①子弹出膛的速度 ②足球被踢出时的速度 ③火车通过甲、乙两地间的速度 ④子弹头过某点的速度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7.所谓“运动状态的改变”的正确理解是( )

(A )仅指速度大小的改变

(B )仅指速度方向的改变

(C )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

(D )物体运动的速度发生变化,运动状态不改变

18.下列运动,可能出现的是( )

(A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一定为零

(B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

(C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为零,速度不变

(D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变化越来越快,

19.如图所示为四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v t 图象,那么由图象可以看出,做变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 )

物理平均速度

第一单元 课题4《测量平均速度》一课一练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

B .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C .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

D .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m/s

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在AB 、BC 和AC 段的平均速度分别是V AB 、V BC 和V AC ,由图可知( )

A .V AB 最大

B .V BC 最大

C .V AC 最大

D .V AB 、V BC 和V AC 一样大

3.2015年12月10日0时4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兴1C ”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小明想估算一下运载火箭在发射后的第一个10s 内的平均速度.他上网查到运载火箭全长54.8m .然后从网上下载了“中兴1C ”卫星发射的视频,分别截取火箭刚发射时和第10s 的图片,如图所示.则火箭发射后第一个10s 内的平均速度值应最接近( )

A .4m/s

B .7m/s

C .10m/s

D .13m/s

4.关于平均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度时间内平均速度都相等

B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C .用平均速度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时,必须提出是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D .平均速度就是计算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5. 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所有时间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

A .3:1

B .2:3

C .2:9

D .9:2

6.张凯每天都骑自行车去上学,某天他从家到学校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当天他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 )

A .135m/s

B .168.7m/s

C .2.3m/s

D .2.5m/s

7.某同学用80s 时间从百米跑道一端走到另一端,则( )

A .第40s 时,该同学一定刚好走完一半

B .该同学的平均速度是1.25m/s

C .该同学作匀速直线运动

D .该同学每8s 内走过的距离都是10m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①实验原理是

②在实验中除了图的实验器材,还缺少 ;

③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图中的秒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 秒表每

格为1s ),测出s 1=160cm,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1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3,在s 1、s 2、s 3、三段路程中 段路程运动快。

9.课堂上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实验中:

(1)所依据的实验原理是v= 。

(2)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其中时间较难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 或 进行测量。

(3)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拍下纸锥竖直下落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选填“不变”、“一直变小”或“一直变大”),依据是 。

10.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s AB cm t BC v 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 。(填“大”或“小”)

(5)一个同学为了测小车在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在斜面的中点位置释放小车,测出小车滑到底端的时间,来计算下半段的平均速度.这种测量方法对吗?为什么?

。

《测量平均速度》参考答案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答案】C

【解析】(1)根据v =,平均速度的计算应为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前5秒的路程未知,则无法计算;故AB 错误;

(2)百米赛跑中的平均速度为:总位移为s=100m 总时间为t=10s,则平均速度为:v= = =10m/s。故选C 。

2.【答案】B

【解析】由图知,小车通过AC 的路程s 1=9cm=0.09m,所用的时间t 1=3s,v AC = = =0.03m/s;通过AB 的路程用的时间t 2=2s,路程s 2=4cm=0.04m,v AB = = =0.02m/s;通过BC 的路程用的时间t 3=1s,路程s 3=5cm=0.05m;v BC = = =0.05m/s。由上分析知,v BC >v AC >v AB 。故选B 。

3.【答案】B

【解析】由图知,火箭在10s 内通过的路程大约为一个1.3个火箭长:s=54.8m×1.3=71.24m;则v= =7.124m/s。故选B 。

4.【答案】D

【解析】A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程度不变,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度时间内平均速度都相等,故A 正确;B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故B 正确;C 、平均速度是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一时间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故C 正确;D 、平均速度在数值上等于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并不是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故D 错误。故选D 。

5.【答案】D

【解析】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3:1,所用时间之比:=2:3,两物体的速度之比:v 甲:v 乙= : = : =9:2。故选D 。

6.【答案】D

【解析】由图像可知1200m 到1500m 之间有两个格,图线指在1200m 和1500m 中间,所以整个路程s=1350m,时间t=10min=600s,整个过程平均速度:v= = =2.25m/s≈2.3m/s。故选D 。

7.【答案】B

【解析】该同学的平均速度:v= = =1.25m/s,故B 正确;因为平均速度只大致的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不能确定该同学的运动状态,因此ACD 错误。故选B 。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答案】①v=;②刻度尺;③s3。

【解析】①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v= ;

②在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距离,用秒表测时间,所用该实验中还需要刻度尺;

③由图知,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用的时间:t 1=5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 =0.32m/s;由图知,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用的时间:t 3=2s,路程s 3= s1= ×160cm=80cm=0.8m,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3= = =0.4m/s;由图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用的时间:t2=3s,路程s 2=0.8m,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 =0.27m/s;所以在s 1、s 2、s 3三段路程中最快的是s 3段。

9.【答案】(1)v= ;

(2)纸锥下落的高度;增大纸锥的锥角;

(3)一直变大;纸锥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

【解析】(1)根据公式v= 来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

(2)纸锥下落快,时间较难测量,必须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和锥角,以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

(3)由图示可知,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由速度公式可知,纸锥的运动速度一直变大。

10.【答案】(1)v=;

(2)小;

(3)4.00;1;0.03;

(4)大;

(5)不对;小车从中点具有一定的速度运动和从静止运动到斜面低端时所用的时间不同,因此平均速度也不相同。

【解析】(1)公式v= 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由图示可知:AB 段的距离s AB =10.00cm-6.00cm=4.00cm;AC 段的距离是

s AC =10.00cm-1.00cm=9.00cm;BC 段所用的时间为t BC =1s,AC 段所用的时间为t AC =3s;

则小车在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 = =3cm/s=0.03m/s;

(4)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由公式v=知,平均速度会偏大;

(5)因为小车从中点具有一定的速度运动和从静止运动到斜面低端时所用的时间不同,因此平均速度也不相同。

八年级物理平均速度的测量练习题

第四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

1.速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它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 .

2.坐在行驶的汽车中的人,相对于汽车门是 的,相对于路边的房屋是 的.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

3.“太阳在西边落下”是以 做参照物描述太阳的运动的,“大海的潮水奔涌而来”这句话是以 为参照物.

4.小红测出自己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她

家离学校720m,每天开始上第一节课为8:00,为了

不迟到,她至少 从家里出发.

5. 右边表格是2001年10月21日起实行的厦门站旅

客列车时刻表,上海开往厦门的K175次列车,全程运

行1740km,由表可知K175次列车全程运动的时间是

_______,列车全程平均速度约___________km/h.(保

留一位小数)

6.甲、乙两物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路程是

乙通过的路程的一半,甲用的时间是乙用的时间的2

倍,甲速度是乙速度的______倍.

7.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

B.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

C.速度大的物体运动一定快

D.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长

8.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0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内通过的路程是 A.等于4m/s B大于4m C 小于4m D 以上均有可能

9.小车在水平地面上以72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甲地到乙地共用0.5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司机相对车窗是静止的,相对地面是运动的

B.小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36km/h

C.小车运动的速度是15m/s

D.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144km

10.甲物体的速度是72km/h,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丙物体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0m,比较可知:( )

A.甲物体运动得最快 B. 乙物体运动得最快

C.丙物体运动得最快 D. 三个物体运动得一样快

11.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落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

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

B.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C.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D.在兔子睡醒之后追赶乌龟的那一段时间里,兔子的平均速度肯定要大

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12、简述题

在生活中,我们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慢的?请找出两种方法,举例说明.

13.实验题

为了测录音机里盒带的走速,已知磁带的总长是20m,还需要什么器材,写出实验步骤及需要的公式.

14.利用激光可以很容易地测出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在地球上向月球发射激光并接受由月球反射回的激光,共用时2.56s,激光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

15.一艘快艇以90km/h的速度去追赶离它120km远处的军舰,快艇实际航行了270km才追上军舰,军舰的速度多大?

参考答案

1.物体运动快慢,米/秒 2静止 运动 相对 3地面 海岸或观察者

4.7:50 5. 24.55h 70.9 6. 1/4

7.C

8.A

9.A

10.D

11.A、D

12.方法1:如果物体运动的时间相同,可以比较它们通过的路程,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得越快;如:在10分钟内,小明步行通过的路程比小刚通过的路程长,则说明小明比小刚运动得快.方法2:如果物体通过的路程相同,可以比较它们所用时间的多少,所用时间越少,运动得越快.如:运动员在百米赛跑时,谁所用

的时间较少,谁跑的较快,即运动的速度较大.

13.停表或手表 用停表测出整盘磁带走完所用的时间t,用公式v=s/t=20m/t,即可求出磁带的速度.

14.s=vt=3×108m/s×2.56s=7.68×108m

15.快艇所用时间:t1=s1/v1=270km/90km/h=3h

军舰通过的路程:s2=270km-120km=150km

时间相同: t2=t1=3h

军舰的速度:v2=S2/t2=150km/3h=50km/h

军舰和快艇所用

八年级物理平均速度的测量练习题2

1.2003年8月10日,第8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200m短跑决赛中,美国选手琼斯荣获

冠军,这表明在比赛全过程中:( )多选

A.琼斯用的时间最短 B.琼斯跑的路程最长

C.琼斯平均速度最大 D.琼斯始终一马当先

2.为了实现全球快速、简捷地通信,人类发射了各种各样的通信卫星,同步通信卫星是

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同步通信卫星:( )

A.在高空静止不动 B. 相对于地球静止

C.相对于月亮静止 D.相对于太阳静止

3.在公路上行驶的大货车与小轿车的速度之比是3:5,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1:3,大

货车与小轿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A.9:5 B.3:2 C.2:3 D.5:9

4.下列物体运动速度最大的是 ( )

A.百米世界纪录是9.84s.

B.手扶拖拉机每分钟行驶300m.

C.某学生骑车速度20km/h.

D.城区汽车10min行驶6km

5. 判断下述几个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 )

A、太阳从东方升起 B、月亮躲进云里

C、客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 D、飞机里的飞行员看到大地向北运动

6.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跑前24m用了4s,跑完100m用了12s,该同学百米跑的平均速

度是( )

A、6m/s; B、8. 3m/s; C、7. 15m/s; D、7.75m/s.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v=s/t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B、根据v=s/t可知,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速度越大

C、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D、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速度越大

8.一辆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行驶,第1s内通过5m,第2s内通过20m,第3s内通过20m,

第4s内通过 5m.则此汽车在最初 2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中间 2s内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m/s,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9.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m/s,v2=15m/s ,则物体在整个运

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

A.12.5m/s B.12m/s C.12.75m/s D.11.75m/s

10.小车从长为1.8m的斜面顶端滑至底端,所用时间为5s,若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

的速度为0.3m/s,则小东通过斜面下半路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

A.0.42m/s B.0.3m/s C.0.36m/s D.0.45m/s

11.一列车由静止从车站开出100s后,速度达到20m/s.在此期间,列车共行驶了1000m

的路程.列车在此100s内的平均速度为( )

A.20m/s B.0.2m/s C10m/s D.无法确定

12.某物体在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0m/s,后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5m/s,该

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10m/s B.12m/s C.15m/s D.25m/s

1

13.钢球沿20m长的斜面滚下后,又在水平地面上滚动25m距离才停止.钢球在斜面和地

面上滚动时间分别是5s和10s,则钢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在水平地面上

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在整个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14.交通部规定: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不得超过120km/h.在京昌高速路上值勤

的交通警察拦住了一辆正在超速行驶的汽车.交警对司机敬礼后说:“您的车速超过了

120公里每小时的限制-------”,还没等交警说完,车内一位小朋友抢先说到:“我们

只开了几分钟,既不到1小时,更不到120公里,我们没有违反规定啊”.如果你是那位

交通警察,你该怎样向小朋友解释呢?

15.物体沿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做匀速运动需要6s时间,后一半路程也是匀速运动,速

度为12m/s,若全程长为48m,则全程平均速度为多少?

16.野兔在草地上以18m/s的速度向前方50m处的树洞奔逃,秃鹰在野兔后方110m处以

45m/s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问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

PS

1.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

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6m/s B. 6.25m/s C. 6.75m/s D. 7.5m/s

S/米 2.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a 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像为图2所示a、b、c三条图8 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 ) b 6 4 A. 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c 2 t/秒 B. 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

2

4 6 8 10 12 C. 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

图2 D. 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

3.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

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

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4.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

化的规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2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3

高中物理实验专题:7《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七 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目的

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掌握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实验原理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s/t,s为时间t内的位移。

实验器材

朗威DISLab、计算机、DISLab力学轨道及配套小车、挡光片等附件。

实验装置图

见图7-1。

图7-1 实验装置图

实验过程与数据分析

1.使用DISLab力学轨道附件中的“I”型支架将两只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力学轨道一侧,将光电门分别接入数据采集器的第一、二通道;

2.将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设定为0.5m;

3.将轨道的一端调高,在小车上安装宽度为0.020m的“I”型挡光片(图7-2),调整光电门的位置使小车及挡光片能够顺利通过并挡光;

4.打开“计算表格”,点击“变量”,启用“挡光片经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功能,软件默认变量为t12。定义“s”为两光电门传感器之间的距离,输入固定值0.5m;

5.点击“开始”,令小车从轨道的高端下滑,使挡光片依次通过两光电门;

6.保持小车从同一位置下滑,获得多组数据。注意操作中不要发生误挡光;

7.点击“公式”,调用力学公式库中的“平均速度”公式,正确选择公式变量,得出实验结果,点击“求平均”,计算出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图7-3),单位是m/s。

图7-2 在小车上加装挡光片

图7-3 平均速度测量实验结果

>> 下一页

冀ICP备13008870 粤公网安备44023202000125号站点地图